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50天的奇蹟」 莫拉克災後林邊佳冬重整家園專書出版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30728 18:28:52)行政院重建會7月下旬出版「50天的奇蹟-莫拉克颱風災後林邊佳冬地區重整家園」專書,詳實紀載屏東縣林邊、佳冬地區在災後短短50天即迅速恢復的過程。陳振川執行長今(28)日特地帶領一起在「林邊佳冬前進辦公室」打拚過的成員拜訪林邊鄉前鄉長陳朱雲、最辛苦的前工務課長周華民、鄉代表會吳冬白主席及佳冬的屏東養殖漁業協會黃再團理事長,並致贈專書。

陳振川執行長表示,98年8月莫拉克颱風林邊溪堤防潰堤,滾滾洪水挾帶大量泥砂淹沒林邊及佳冬地區,市區淤土堆積最高達3公尺,所有雨水、污水等下水道排流系統遭泥沙堵塞。行政院為預防汛期間發生颱風或大雨沖刷再次釀災,並避免當時H1N1流感的高風險變成疫情,8月25日劉前院長指示他擔任「林邊及佳冬地區淹水問題專案小組」召集人,陳執行長並於8月31日馬上指示重建會同仁於當地成立「林邊佳冬前進辦公室」,由當時的工程會顏久榮處長(現工程會副主委)召集中央及地方政府各單位組成工作小組,密集舉行18次工作檢討會議,督導協調執行進度及解決問題。這項結合各部會、地方政府所進行高效率整合協調行動,可說創造了50天奇績,深獲屏東縣曹啟鴻縣長及鄉民們肯定。

吳冬白主席表示,中央重建會在林邊成立前進辦公室,在第一線直接掌握災情並及時協調解決各項重建問題,使工作順利推動,是災後林邊、佳冬地區能在短短50天內完成家園重整的關鍵。他提及當時擔任前進辦公室召集人顏久榮處長,在會議上直接訓示發言要將決議帶回請示長官的單位代表,嚴厲要求該單位需派有決策權主管前來開會,否則視同失職,將上陳行政院要求懲處,展現勇於承擔與果決的執行力,是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政府專案團隊有效率的積極作為,是他認為林邊佳冬災後重建能成功的關鍵。

陳振川執行長在專書序文提到,莫拉克颱風救災復建工作,國軍投入林邊佳冬地區的兵力達26.6萬人次,將近全國災區國軍總動員數的一半,可見林邊佳冬災區復建的困難與工作量的龐大。在當時H1N1及環境惡質化威脅下,林邊佳冬清淤專案小組經過全體工作團體不畏挑戰努力搶進,至9月底僅花了50天即完成復建工作,包括緊急疏通林邊溪淤砂導正水流、清除民房與街道積土、清通下水道幹線、街道側溝與家庭污水管線、修復重舖街道路面等,使災區環境早日復原,及時迎接隨之而來的颱風挑戰,沒有再造成其他損失。也因整體衛生維護工作處理得當,並無疫情發生,化解了居民對環境衛生及遷離家園的疑慮,團隊同仁的辛勞付出值得欣慰。

陳執行長此行並在農委會漁業署林昭宏技正、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吳憲昌科長及屏東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黃再團理事長等陪同下,訪視莫拉克特別預算5.62億元,由農委會漁業署補助屏東縣政府辦理的塭豐生產區海水供水及機電設施新建工程,即將於今(102)年8月底前完工營運,完工後供水需求量達5.4秒立方公尺(cms)將可提供當地470公頃魚塭用水量。

陳執行長提醒屏東縣政府,海水供水站完工後進行試運轉,應確認海水取水量是否足夠供應塭豐生產區470公頃漁塭取水需求,並加速完成水錶安裝及建立運轉操作維護手冊。試營運期間建議可免費提供養殖業者取用海水,讓養殖業者瞭解工程利用深層乾淨海水進行高經濟價值漁種養殖及種苗繁殖的實際效益,俾利業者同意將自行抽取海水方式轉換成統一取用海水供水系統,解決長期私設取水管之雜亂景象,減緩超抽地下水引致之地層下陷情形,共創政府、業者與環境三贏局面。

訊息來源:重建會(http://88flood.www.gov.tw)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30611.aspx

詳全文 「50天的奇蹟」 莫拉克災後林邊佳冬重整家園專書出版-文教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728/10255902.html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看 佳冬蕭宅 如何防日軍、強盜與小偷!

臺灣客家先民因地制宜之生存智慧,漸漸發展出來未曾想像的客家建築新風貌,
加上不同的­節氣、不同的地區,也發展出獨特的客家人的信仰與慶典。
透過影片與短劇演出方式,讓學­童學習客家文化



==========================================================================
佳冬蕭家古厝 百年古畫亟待搶修
屏東佳冬鄉三級古蹟蕭家古厝第三堂大門,稱為繼述堂,大門上繪有清咸豐年間完成的壽翁仙姑彩繪圖案,至今已有150年歷史,因長期日光曝曬,加上原木料日漸乾縮,造成下半部的圖案已難以辨識,畫作色彩逐漸消褪,甚至可能全數消失不見。
蕭家後代子孫認為這是文化資產的危機,行文給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處雖已發包,卻遲遲未動工,蕭家祖屋管委會主委蕭義雄今天表示,政府單位應加快腳步,莫等寶貴的文化資產消失,後悔莫及。
六堆觀光協會理事長葉正洋今天表示,文化處雖已將百年畫作的修復計畫發包出去,但大半年過去了,仍停留在審查階段。他認為,先民的智慧演變為今日的歷史文化資產,保護的工作刻不容緩,希望相關單位能重視,不要等到文化消失了,只能換來一紙「檢討改進的報告」。
【2013/08/04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佳冬蕭家古厝 百年古畫亟待搶修 | 地方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3/8074260.shtml#ixzz2bGpVb1Cd
Power By udn.com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漫步在佳冬 逛古蹟 賞壁畫


屏東佳冬 古蹟巡禮 賞彩繪壁畫




佳冬鄉處處是古蹟之美,如楊氏宗祠前獨樹一幟的太極兩儀池。

往北有東港、往南至墾丁的佳冬鄉,總有許多旅人匆匆而過卻未曾停留,錯過了此地低調卻豐富的人文風景。這裡不僅有規模宏大的古厝群、瀰漫舊韻的老聚落,巷弄之間的屋舍壁面上,還有一幅幅別具特色的彩繪塗鴉,僅是在小小村莊裡隨意漫步,便有滿載而歸的感受。報導╱陳彥豪 攝影╱高世安

冬根路上許多民宅外牆都有彩繪,令古厝群湧現活力。

佳冬鄉有不少宜於背包客前來獨遊的條件。若是搭火車來,出了站,兩三步走到六根村,範圍不大的聚落中,集結了蕭家古厝、楊氏宗祠、步月樓、敬字亭、西柵門等古蹟,不花什麼力氣,便能飽覽百年建築的歷史風華;附近還有遊客中心可借腳踏車,若餓了就找家小店來碗粄條。平時遊人不多,古厝前綠樹隨風搖曳,四下一片寧靜,狗兒在街角打盹,多好的一幅畫面。
鄉內閩、客族群皆有,古蹟聚集的六根村主要是客家村,遊客進村,瞧見氣勢猶存的西柵門,便能感受這個聚落獨特的魅力。六根與佳冬兩村昔時有東、西、南、北4道門,從清代起屏障地方安全,於今僅存西、北兩門,以上頭寫有「褒忠」兩字的西柵門韻味較佳。 

在彩繪壁畫區旁,可見到當地婦女一齊浣衣的情景。

楊氏宗祠 觀太極池

再往村內走,台灣首屈一指的五堂大宅蕭家古厝登時出現眼前。古厝建於1860年,至今已超過150年歷史,僅是修建於日治時期的巴洛克風門面,便已十分迷人,步入大宅中,所見更精采,不僅每一堂格局都很優美,每一進也有視覺上的變化,老屋以一種有韻律感的方式,呈現傳統建築的精雕細琢。而像是馬背山牆、板門隔扇上的雕飾與繪畫也令人讚嘆。
鄰近的楊氏宗祠,在前年重修完畢開放,祠堂雖不比蕭家古厝這般宏偉,但卻有一口全台罕見的太極兩儀池,祠堂內則有圓形的滿月門,無處不在的「圓」之意象令人印象深刻,走在池畔,品賞古蹟,十分風雅。但楊氏宗祠平日未必開,想進去一瞧得先聯絡,而蕭家古厝則需收門票。
坐擁古色古香的建築,已令這個村莊頗具韻味,而散見街道兩旁的彩繪則從前年起,又更加豐富了佳冬的人文景觀。台灣目前從南到北已有不少風格各異的彩繪村,前年起加入這行列的佳冬,作品主要分布在蕭家古厝與西柵門間的冬根路上,是由一群藝術家組成的新台灣壁畫隊所創作,因此風格與該團隊分別在高雄白樹社區、台南衛民街的作品有些相近。 

牆上的壁畫,主題也與佳冬當地物產特色相結合。

彩繪巷道 詩人之路

此地的彩繪也有其獨樹一幟之處,便是圖畫與文學相結合,在畫作旁有鍾理和等客家文學家的詩詞等,因此彩繪區也有「六堆詩人漫步路經」之稱。雖然彩繪塗鴉用色豐富,但由於主題包括花布或屏東水果等物產,別有一番鄉土氣息,與古蹟共處一區不僅未顯突兀,反而彼此映襯。
彩繪區裡可欣賞的不單只是壁畫,連街邊的座椅、民居的窗戶都加以美化,而在品味這些作品的同時,還可再經過張阿丁宅、敬字亭等老建築,並感受此地的懷舊情韻。比如不經意間就可能經過一間頗有歷史的家庭理髮廳,或是見著路邊有著挽面的廣告招牌,甚至瞧見整群婆婆媽媽一齊浣衣的景象。雖僅是半日內便可遊逛完的聚落,但小而美的佳冬,著實令人回味。 

畫作結合詩詞,是佳冬有別於其他彩繪村的特色之一。
冬根路周邊老屋,還有因傾頹而由地方搶救中的張阿丁宅。


重修後的楊氏宗祠,依然保有優美典雅的格局。
佳冬鄉內保留多座過去有防禦功能的柵門,以西柵門較為完整並具古韻。


走在佳冬鄉內,不難發現頗具懷舊風韻的景象。
蕭家古厝前綠樹成蔭、水塘依傍,頗有幾分詩情畫意。
蕭家古厝是全台罕見的五堂六院大宅,極具舊時大戶人家之氣派。


佳冬古厝群周邊,能不經意發現老理髮廳、棉被店等。
豔麗的彩繪壁畫,令人忍不住多看幾眼。
充滿古韻的情景,由於有了彩繪壁畫為背景,顯得更加迷人。


客家封肉

【風味美食】客家餐館 嘗道地封肉

佳冬鄉的台17線省道旁,有家在地頗受好評的餐館昇福樓,除了主打客家料理之外,由於離東港不遠,也有每日從漁港來的生鮮魚穫做成的生魚片(200元/2份)等海鮮料理,比如鯊魚湯(100元/小)的湯頭也頗為甘鮮,製作時用上了醃瓜、薑絲等等,因此也有客家菜帶點酸、帶點辛味的勁道。 

花生豆腐

花生豆腐 滋味獨特

此店招牌料理是客家封肉(300元/份),製作時不摻水,而用米酒來燉,不僅飽富香氣而入味,且入口軟嫩、不過分油膩,吸引不少遠來訪客專程前來品嘗;還有道花生豆腐(100元/份)十分別致,雖然叫做豆腐,但其實沒用上黃豆,而是將花生磨成醬後,做成一塊塊像是豆腐丁再炸,入口就像是在嘗花生味的豆腐,口感相當獨特。 

鯊魚湯
生魚片



【旅遊資訊】

◎開車:可從國道3號下林邊交流道,接台17線往佳冬,昇福樓位於台17線旁;台17線轉冬根路可抵西柵門、蕭家古厝;台17線轉佳興路可抵楊氏宗祠;冬根路西柵門至蕭家古厝間即為彩繪區。
◎搭車:可搭台鐵下佳冬火車站後,步行前往各景點。
◎相關資訊
★蕭家古厝 0932-200-024
09:00~12:00、14:00~17:00
成人50元、孩童30元;15人以上團體票價打8折
★佳冬遊客服務中心
0989-603-718 09:00~17:30
4人以上可預約半日~1日遊行程
旅遊行程每人460元起;租單車2小時依車款90元起
★楊氏宗祠 0915-904-967
周六、日08:30~11:30 14:00~17:00 平日需先電洽
★昇福樓 (08)866-9456
11:00~14:00、17:00~20:00 不定休
 

佳冬鄉「粽葉飄香獻愛心,關懷弱勢獻溫情」活動

粽葉飄香 1300愛心粽送佳冬弱勢
端午節將屆,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委託佳冬鄉張家商樓活化駐地工作站,昨天號召六根社區媽媽教室志工們及佳冬國小師生,將1300顆愛心粽分贈全鄉獨居老人及低收入學童,許多老人家被感動到紅了眼眶。
昨天清晨五點,六根社區媽媽教室成員就陸續來到佳冬國小,準備張羅包粽子的材料,為這場「粽葉飄香獻愛心,關懷弱勢獻溫情」活動作準備。
張家商樓活化駐地工作站站長顏綺瑩表示,包粽的材料費用,由各界愛心人士捐款及縣府補助,動員30多位志工媽媽、佳冬國小師生,在校園的大車棚下,合力包粽子,一共包出1300顆粽子,分贈鄉內弱勢族群。
昨天匯集各方愛心的1300顆粽子,由佳冬國小校長林育毅帶領學校學童,分送給全鄉境內55戶獨居老人,以及佳冬國小低收入戶學童,帶給佳冬鄉的弱勢族群,一個溫馨感人的端午佳節。
【2013/06/01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粽葉飄香 1300愛心粽送佳冬弱勢 | 冷暖人間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7935713.shtml#ixzz2WAJdYdnA
Power By udn.com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內埔的 鄔新華師傅 持續耕耘著客家竹門簾這項傳統技藝!

內埔竹簾心現年七十三歲的鄔新華師傅默默的耕耘著客家竹門簾這項傳統技藝。
客家竹門簾­的優點具有隱密、防蚊的功能。
鄔師傅依然堅持用手工製作充滿古意的竹門簾,成了內埔客­家人的特色。


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佳冬鄉為屏東地區客家人白色恐怖受害最多的一個鄉鎮!

【新書】走出六堆的暗夜 


走出六堆的暗夜一書,講的是屏東六堆地區(主要是佳冬)的白色恐怖故事。這是我與大戇牯環境保育協會及六堆生活學院的朋友們,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從調查報告整理,於今(2012)2月由屏東縣政府出版。參與這本書口述調查的人相當多,也在他們的努力下,才能有這本書的出版,希望大家能支持,以下是新書發表的新聞。

六堆走出暗夜 白色恐怖新書出版
「走出六堆的暗夜─白色封印故事」新書發表會昨天在60年前被害人戴常山半夜被捕的地方舉行,戴常山(前排左四)及受害人賴傳盛的兒子賴崇文(前排右一)都出席參與。 (記者葉永騫攝)

〔記者葉永騫/佳冬報導〕縣府昨天舉辦「走出六堆的暗夜─白色封印故事」新書發表會,受害人賴傳盛的兒子賴崇文也因為該書的深入調查,順利找到失蹤六十年的父親賴傳盛及老師鄭團麟的骨灰下落,讓這本書更有意義,縣長曹啟鴻表示,出版這本書不是追查元凶,而是讓後代更了解歷史,促使社會更民主進步。
口述歷史 三年訪談百餘人
縣府客家事務處調查六堆地區白色恐怖受害者口述歷史,歷時三年調查,訪談百餘人,完成了「走出六堆的暗夜─白色封印故事」一書,昨天在佳冬鄉昌隆村戴屋夥房,也就是受害者戴常山半夜被捕的地方舉辦新書發表會。
根據「白」書的調查,佳冬鄉為屏東地區客家人白色恐怖受害最多的一個鄉鎮,當時國民政府以台灣共產黨省工委在佳冬進行組織發展、顛覆政府為由,將鄭團麟、賴傳盛等人逮捕入獄,兩人被判處死刑遭到槍決,佳冬地區受牽連入獄者高達五、六十人。
槍口下倖存的八十三歲戴常山激動說,六十年前就是在這裡被抓,連續遭到國民黨刑求、入獄,身心受到重創非言語所能形容。
年約七旬的賴崇文說,父親賴傳盛、老師鄭團麟被抓的時候,他還在念國小,父親臨走前交待要認真讀書,沒想到一走就六十年,一直都找不到遺骨,所幸在作者許瑞君的努力下,上星期終於在台北找到父親及老師的骨灰,兩人就葬在一起,他才順利迎回父親骨灰到故鄉安葬,讓他相當感動,也完成自己的心願。
曹啟鴻指出,客家知識份子有自己的主張和想法,沒想到參加地方互助性質的結婚會、八音團,竟被誤為參與判亂組織,遭到槍決或判刑被關,實在是社會一大損失,完成這本新書不是要追出元凶,而是記錄下這段歷史,讓後代能夠了解那個年代有多少優秀青年受害,期望這種不幸歷史不要再重演。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回顧 1895年佳冬鄉抗日經過,非常詳盡的報導!

1895年10月11日(農曆8月23日)
日軍由乃木西典率兵從枋寮登陸,
在佳冬(茄苳腳)遭遇抵抗日軍死傷多人,
非常詳盡且全方位(含地圖、抗日過程)的報導!

推薦大家連線閱讀!
http://talin5814.web.fc2.com/war/iwe_study/6/chiadon.htm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飲水思源! 客家習俗:佳冬鄉六根庄三山國王廟做福拜新丁!

佳冬拜新丁 百年福廠搭好
佳冬鄉六根庄百年福廠昨天架設完成,準備進行做福拜新丁的活動。(記者葉永騫攝)

生龍丁家戶 備粄祭拜 預估人數比往年多
〔記者葉永騫/佳冬報導〕佳冬鄉六根庄三山國王廟做福拜新丁活動,昨天擁有一百三十五年歷史的福廠搭設完成,今天將奉請神明及庄內土地公到福廠內接受民眾祭拜,二十一日當天,家中有新生男丁的家戶,必須帶著小孩並準備新丁粄前往祭拜。
六根庄三山國王廟客家拜新丁活動從光緒四年前傳承至今,今年選定農曆正月十二日(二十一日)上午舉辦「做福拜新丁」活動,以九獻禮祭拜佳冬、六根等村落的十七個伯公(土地公)和二位土地婆等神明,三山國王及媽祖等神明也在現場接受生下男丁的信徒祭拜,祈求神明賜福新生兒。祭拜場地昨天已由當地耆老、志工搭建完成,稱之為「福廠」。
六堆觀光協會理事長葉正洋表示,客家的「做福」就是祈福,請求土地公等神明護佑風調雨順,農作豐收,「拜新丁」則是生下男丁的家庭製作了新丁粄以及各項祭品,前來福廠向神明祈福同時答謝,請神明保護新生兒能夠快快長大,做福的主要神明是土地公,祭拜儀式從子時開始,先祭拜天公,隔天清晨進行九獻禮祭拜土地公等神明,排行首位的新丁代表必須到場,儀式完畢後再由其他新丁家庭祭拜,排行首位的新丁廟方會發給一個紅包祝賀。
三山國王廟祝賴榮華說,前年共有二十七名新丁,去年有二十二人,今年因為新丁為龍年誕生,龍子的出生率高,預估新丁人數可能會增加,場面將會比往年熱鬧一些。

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佳冬國中足球隊 踢出自信青春,並創下縣內中小聯運三連霸紀錄

佳冬國中足球隊 踢出自信青春
滿滿的獎座,佳冬國中足球隊的故事讓人熱血沸騰,也代表佳冬鄉重新奮起的力量。
記者張進安/攝影
屏東縣佳冬國中足球隊隊員22人,超過半數來自弱勢家庭,經過足球隊訓練,除了學會尊重、過團體生活,且品性變好,獲得鄉內讚揚,也讓孩子對自己更有自信,臉上笑容也變多了。八八風災後,災區佳冬鄉人口外流,佳冬國中目前全校三年級共11班、317人,沒有專業器材可供訓練,每天跑戰備跑道、推車操體能,曾創下縣內中小聯運三連霸紀錄,已成為佳冬國中代名詞,甚至鼓舞八八風災受災家庭的心,讓人看見希望。
天生右手拇指多出一截的守門員潘新淇,從原本的自卑轉為自信,更懂得自我解嘲:「我一次可以比出兩個讚!」
記者張進安/攝影
足球隊教練鄭力元表示,7年前剛到佳冬國中報到,一進足球隊休息室,竟發現除了滿地的菸蒂、檳榔渣,甚至還有木棍、鐵棒,讓他下定決心要好好整頓足球隊,第一天開始就嚴格規定,不到一星期就操跑了超過半數隊員,「能夠留下來的,才是真心熱愛足球!」
長期練習,隊員腳上一直起水泡、長滿硬繭,但沒人喊苦。學生大多來自單親或隔代教養家庭,加入足球隊後,整體表現進步很多。
他認為,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培養、啟發自己的興趣,讓他們在社團活動中,找到自己在課業以外的興趣與天賦,也建立起自信。
缺乏專業的訓練設備,教練的愛車就成為佳冬國中足球隊訓練肌耐力的最佳工具。
記者張進安/攝影
隊中守門員潘新淇,出生右手大拇指就多出一指,從小受人歧視、欺侮,原本自我放棄,加入足球隊後,變得更有自信,「我絕不會讓任何人從我球門中進任何一球!」展現十足霸氣。
來自蘭嶼的李佳俊,母親是達悟族人,從小身體不好,自從參加足球隊後,體魄強健,每天練球結束,還會幫忙家裡的麵攤生意,是師長眼中的體育模範生。
孩子們的拚勁讓人感動,代表我們在八八之後重新站起來的力量。」談起佳冬國中足球隊,當地鄉親、家長們滿是驕傲。

【2013/01/23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佳冬國中足球隊 踢出自信青春 | 高屏離島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655074.shtml#ixzz2KvSPg6MB
Power By udn.com 

塗鴉客BOUNCE 創作「HAKKA BOUNCE」系列作品,講屬於客家的東西,闡述內在最根本的文化。

顛覆傳統 塗鴉客挑戰無限可能
塗鴉客BOUNCE從夜晚遊走街頭的黑衣人,變成走入美術館殿堂的藝術家,他不僅挑戰塗鴉的無限可能,也創造自我價值。
1982年出生的BOUNCE,從小就熱愛畫畫,高中時進入復興美工就讀,並以全校前3名成績直升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從此開啟他不一樣的藝術視野。
BOUNCE說,在復興美工能學到技術,但學生都被訓練成同一個「標準」,只具備賺錢的能力,卻不懂得思考。
BOUNCE進入輔大後,曾有高中升上來的同學對他說,「你看起來就是個『匠』,勸我多看點書」,讓他大受打擊,雖然他認為同學只會講、不會做,卻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看的東西的確比我多」,於是他開始尋找自己要的是什麼,塗鴉、街頭文化就在這時闖進BOUNCE的人生中。
但當時的台灣,很難找到塗鴉的相關知識,所以BOUNCE決定先鑽研塗鴉的文化、起源和風格,直到大四終於查到台灣都用什麼噴漆、去哪裡買噴頭。
2005年,他終於從紙上談兵走入夜晚的戰場中,噴漆就像他的武器,伴隨他在偌大的城市裡闖蕩,他開始以「BOUNCE」之名遊走街頭,先前的研究與觀察,也為他的塗鴉創作打下基礎,他創造了一隻屬於他的兔子,並取名為「bounce」,這隻兔子有如他的分身,在城市中傳達著他的理念。
出生於美麗森林的兔子「bounce」,生下來就是瞎子、也沒有雙手,只剩一對大耳朵能聆聽這世界,但寧靜的森林沒有一點聲響,直到在一次機緣下,牠聽見來自都市的喧囂音樂,那節奏、震動讓牠走出森林,來到城市裡尋找讓牠跳動的音樂和夢想。
BOUNCE說,他希望讓僵硬枯燥死板的都市,帶點活潑、生動的色彩與故事性。
在街頭遊走的BOUNCE,當時過著每天半夜出門、隔天清晨5時回家的日子,做違法塗鴉時,也總是提心吊膽,隨時有點風聲就要立刻逃跑、躲警察,但他相信,「一個圖案、一個藝術,可以改造空間、環境的氣氛」。
他表示,新聞講到塗鴉都很負面,認為是破壞,卻不曉得塗鴉也有藝術層面,「我過去在做違法塗鴉時,絕對是尊重環境,不是破壞」,例如在髒亂的角落中,畫上一隻他的兔子,讓大家關注生活周遭本來不會注意的空間。
逐漸打出知名度的BOUNCE,更開始對塗鴉的發展,有了使命感。
他認為,國外對於塗鴉的相關知識已經很足夠,但台灣的文化水準還不足,「我想把塗鴉的藝術、價值層拉高」。
抱持這樣的信念,BOUNCE把原本只存在於街頭的非法塗鴉,帶進藝術博覽會、台北當代美術館、桃園國際機場,他的「BOUNCE GIRL」系列作品甚至被國家美術館典藏,他更在2012年底到2013年初受邀前往瑞士、法國等地舉辦個展。
BOUNCE常說,「我做的是價值,不是價錢」,從以前做到現在,他都在累積、提升自己的價值,因為價值比價錢還要重要,他試圖創造出「無價的東西」。
身為客家人的BOUNCE,大概1、2年前開始畫一些帶有台灣、客家元素的作品,這次歐洲個展,他也選擇「HAKKA BOUNCE」系列作品前往展出。
他表示,從國外引進的塗鴉文化,讓他開始檢討自己的文化,「我是客家人,但是我們的生活已經沒有客家人的東西,頂多聽到長輩講客家話,但身上穿的、用的都已經被西方同化」,這一系列的創作,就是在講屬於自己的東西,闡述內在最根本的文化。
不過,選擇當全職藝術家並非想像的簡單,出身單親家庭的BOUNCE,家中只有媽媽、弟弟和他,儘管在當兵前他已經在台灣塗鴉界累積出蠻高的知名度,卻在退伍後,因為媽媽一句「你退伍之後就要賺錢」,讓他覺得應該對家裡負責,選擇放棄創作,並找了一份工作。
這份工作,BOUNCE做了2年。他表示,那段時間真的快瘋掉,浪費時間只得到每個月新台幣2萬多元的薪水,對未來也完全沒幫助。
於是BOUNCE決定和家裡溝通,也獲得媽媽的體諒,重回塗鴉世界的BOUNCE,很快就將步調拉上軌道。他說,「因為這才是我的專長,我厲害的事」。
BOUNCE說,雖然媽媽現在還是會擔心他,但是他相信「價值做到了,錢自然會來」,因為創作的初衷並不是賺錢,只有商人才要賺錢,如果做每樣東西都是為了錢,這就不是藝術,而是商品。
清楚自己的方向和定位的BOUNCE,更堅持不主動接案,抱持「做好自己的事,別人自然會找上門」的想法,果然獲得Nike、Adidas、華碩等國內外知名品牌的青睞,他更懂得用「品牌的價值創造自己的價值」,每個賺錢的設計案都能轉化成他的創作,沒有浪費任何時間、心力。
BOUNCE也相信,塗鴉已經是當代藝術重要一環,可能過了30、40年後,塗鴉藝術就會寫在藝術史裡,因為塗鴉是屬於這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產物。


全文網址: 顛覆傳統 塗鴉客挑戰無限可能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697108.shtml#ixzz2KvQOGWjn
Power By udn.com 

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佳冬農校園藝科應用生物技術,開發符合社會及產業需求的有機無毒農業課程,讓學生學習果樹、蔬菜和花卉等專業栽培課程。


佳冬農校推廣有機栽種 成果豐碩

客家電視台 (2012-12-13 20:42)

【潘成旺 屏東】 

屏東佳冬農校園藝科應用生物技術,開發符合社會及產業需求的有機無毒農業課程,實習農場已經有10年,沒有噴灑農藥,讓學生學習果樹、蔬菜和花卉等專業栽培課程。 

園藝科老師 黃欣璟:「這個是頂級的甜椒。」 

用手輕輕一折,水分飽滿的青椒應聲折斷,從農園裡採下就能直接生吃,標榜這是有機栽種的作物。 

園藝科老師 黃欣璟:「無毒無農藥的情況之下,會有蚯蚓行動的痕跡,證明我們在整個環境裡面,它是無毒不使用農藥的,它是非常健康的。」 

學校推行有機無毒課程之後,實習農場已經有10年時間沒有噴灑農藥,完全使用生物防治法,利用生物一物剋一物的機制,避免作物病蟲害,種出來的作物受師生歡迎。 

王老師:「太棒太棒了,黃老師這底下寫再來一支耶!」 

學校表示,因應社會及產業的需求,園藝科的課程增加有機農法,實習農園在無毒的情況下,有病蟲害的情況產生時,有實際的教材讓學生操作,產生問題並且解決問題,對將來就業有很大的幫助。 

園藝科主任 林瑜萱:「可以考園藝證照,及造園的園藝景觀證照,在這3年我們可以教他們很多技術方面的工作,讓他們就業,將來工作會更順利。」 

在沒有農藥的環境裡面,學生可以安心上課,也能學習到專業的技術,加上學生生產的作物都能帶回家,吃得也安心。

詳全文 佳冬農校推廣有機栽種 成果豐碩-生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1213/854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