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希望能減少業者抽取地下水,減緩地層下陷問題。

逢雨必淹 屏東沿海房子越長越高
記者張進安/調查報導
屏東縣林邊鄉、佳冬鄉淹水淹怕了,紛紛砸錢為房子「增高」,成為當地特殊景象。 記者張進安╱攝影



屏東,原是台灣天空最藍、太陽最暖的地方,但為了生計,數十年來屏東沿海鄉鎮因漁塭養殖超抽地下水,地層逐年下陷,居民飽受水患之苦,許多人年年為淹水發愁,還要籌錢墊高房屋。國境之南,再暖再亮的陽光,都揮不去地層下陷的陰影。



記者走訪屏東縣林邊鄉、佳冬鄉,當地地勢較低,逢大雨就淹水,居民早已淹怕,幾年前紛紛砸錢為房子「增高」;而無錢可籌的民眾,每逢雨季時,只能忙著綑綁桌椅、搬運家電,千辛萬苦往二樓或高處避災,「逢雨必淹」的夢魘,已成地層下陷區民眾心頭傷口,始終結不了痂。



屏東是台灣養殖漁業的重鎮,屏東漁會表示,佳冬鄉塭豐養殖區的石斑及午仔魚,在大陸很受歡迎 ,已躍為屏東養殖業的明星魚種,石斑與午仔魚一年產值達30億元。但幾十年的養殖漁業也帶來了國土的危機,當地養殖戶跨堤抽取海水的管線橫陳在堤防上,綿延數公里,成了養殖重鎮另類奇觀。而早年養殖戶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嚴重下限,許多舊式平房甚至只留下屋頂一角,更是佳冬的奇景。佳冬鄉燄塭村全村160多戶早習慣淹水,超過一半的住戶,家裡都準備竹筏或橡皮艇,遇到淹水時載人、載物資「比車子好用」。即使水淹一公尺,村民周金明苦笑說:「就像朋友到家裡作客一樣平常」。



民國94年6月12日,颱風襲台,全村淹水1.5公尺,大水退去後,周金明決定將淹水高度刻劃在自家牆上,命名「水災紀念牆」;滿牆鮮豔的標記,每一道記載著水患淹沒的高度,也刻畫出村民身處地層下陷區的無奈,目前已成為觀光客造訪頻繁的新地標。他說,這面牆忠實記錄著當地的淹水歷史,希望能達到警世和教育意義,提醒後人莫忽視大自然反撲的力量。


屏東縣政府近年進行防洪整治工程,當地養殖戶也發展水患的調適策略,為了搶救養殖戶跨堤抽取海水造成的地層下陷,縣府斥資10億元在佳冬興建塭豐海水供水站,已進入試水階段;此站的海水供水設施向外海延伸一公里,是全國最大的海水供水站,足夠供應佳冬塭豐地區270公頃用水,未來並計畫擴增供水面積到480公頃,希望能減少業者抽取地下水,減緩地層下陷問題。



【2014/07/28 聯合晚報】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佳冬「最美麗轉角」 百年張宅搶救後重現


找回歷史記憶!佳冬「最美麗轉角」 百年張宅搶救重現

2014年04月14日 19:15
記者游琁如/綜合報導

這裡曾經是屏東佳冬最美的轉角!百年前,佳冬鄉張家商樓(張阿丁宅)曾經是六根村最繁華的商店,可惜一度荒廢破敗、牆倒頂塌,在民間與政府合力搶救下,歷時三年終於重現它身為「佳冬最美麗轉角」不僅找回歷史的記憶,更延續地方人文。


▲修復後的張家商樓。(圖/屏東縣府提供)
張家商樓創建於1910年代,是佳冬唯一雙層的傳統紅磚樓房,位在清朝時期最繁榮商街交易地帶的冬根路與西邊路口,它曾是水產、甘蔗交易的販賣空間,也是居民生活必需品採買的雜貨店,民國57年張家擁有全村第一台電視機後,每到傍晚張宅門外還擠滿了來看楊麗花歌仔戲的村民,是極具代表性的臨街常民文化建築。
百年張宅因後人疏於管理維護,漸不敵歲月風霜,損壞情況越趨嚴重,八八風災後屋頂甚至出現坍塌。2011年4月由六根子弟曾貴海醫師、在地文史團體等人士發起搶救張阿丁宅行動,從募款到取得張宅所有權,再由客委會縣政府及客委會補助740萬元經費修復完成,歷時三年。
修復後的張家商樓仍維持原有面貌,古色古香,屋內一角規劃為臨時接待及商品展售區,重現過去商樓的功能。曹縣長等人入屋內參觀,看到低矮的屋簷,曹縣長還客串一下導覽解說,手一伸就碰到屋簷「這是為了防風」,置身其中可以懷想古早時光。發起人曾貴海醫師表示,張家商樓是地方的文化財,大家出錢出力把它保留下來,未來除了提供奉茶、展示等服務,將有文史工作者進駐協助導覽,希望成為民間的文化中心,讓遊客能夠更認識佳冬。
===========================
佳冬「張家商樓」 將循古禮上梁
屏東縣佳冬鄉唯一雙層建築老宅第「張家商樓」,經地方人士努力,及縣政府向行政院客委會爭取600多萬元經費,進行商樓修繕與成立駐地工作站,計畫12月19日遵循古禮為商樓舉行中脊上梁儀式,重現風華。
興建於1910年代的張阿丁宅,位在佳冬鄉冬根路,是清朝時期當地最熱鬧的商街交易地帶,也是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臨街商樓代表。張阿丁本人終生未婚,過世後房子由姪兒繼承,卻因經商失敗遭抵押,地方人士為搶救張阿丁宅,自發性成立「搶救佳冬張宅行動聯盟」,以舉辦募款音樂會等系列活動,籌募張宅的產權購置費用,再過戶交由茄冬文史協會保存,並將古宅打造成地方文史館及遊客接待中心。
茄冬文史協會顏綺瑩說,修繕工作動工後,工作站便積極搶救保存尚完整的建材,如土磚、屋瓦、門板等,暫時由工作站保存,經重新整修後,再讓這些富有歷史的建材重生再利用,於商樓內展示。
她表示,重建工程最困難之處,就是修復殘破不堪的屋瓦,因為老舊屋內空間並不寬敞,加上年久失修,必須冒著隨時會崩塌的危險;但因為有他們的付出,預計明年初就能讓張家商樓重現風華。


全文網址: 佳冬「張家商樓」 將循古禮上梁 | 高屏離島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361038.shtml#ixzz2ovSnKQkL
Power By udn.com 

================================================================





佳冬鄉是屏東縣內保留最多古蹟的鄉鎮,蕭家老屋、步月樓、楊家祖祠這些為人熟知的歷史建築,都受到政府的維護,然而就在老聚落核心地帶,有一棟百年建築 張阿丁宅,今年初不敵風雨摧殘,屋頂塌陷一大半,地方人士憂心這棟兩層樓住商合一的商樓代表建築將就此消失,不過由於目前張宅產權抵押給銀行,無法進行維護,地方人士發起­連署搶救行動,希望在雨季前籌足購回產權和修復的金額,爲佳冬保留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臨街商樓建築。

連結 [搶救張阿丁宅]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惡性循環:屏東縣佳冬鄉燄溫村因長期抽用地下水養殖,導致地層下陷超過一層樓。


佳冬淹水牆 一道道烙印   

屏東縣佳冬鄉燄溫村這面淹水牆,記錄每次重大水患的淹水高度。
記者鄭朝陽/攝影
這面牆畫滿鮮豔的標記,每一道是一次又一次水患淹沒高度,刻畫村民身處下陷區的滄桑。
屏東縣佳冬鄉燄溫村這面「淹水牆」是知名地標,觀光客造訪頻繁,「這面牆已經變成佳冬的觀光景點了。」燄溫村長陳榮江指著牆上標記,細數每次水災的慘烈情景。他說,因長期抽用地下水養殖,導致地層下陷超過一層樓。這裡地勢低漥,路面低於海面;為防淹水,堤防越建越高,「就像一個碗,下雨常排不出去」。
屋主周金龍「創作」這堵淹水牆,雖然牆有名氣,但他卻開心不起來。
「做這些記號,只想讓人們知道,燄溫村人就住在這種地方。」周金龍感歎,屏東地下水豐沛,以前挖三米就有水喝,現在得挖兩百多米,湧出的還是鹹水,只能改喝自來水。
地下水層被抽乾,土地沉陷就回不去,連帶破壞海水與地下水的平衡;海水長驅直入,土地泡在鹹水裡。
林邊黑珍珠 一粒粒鹹死
林邊和佳冬兩鄉一水之隔,是黑珍珠蓮霧的故鄉。全鄉幾乎低於海平面,土地鹹化讓蓮霧田逐漸變了樣。
「地勢太低,田水排不出去。」林邊鄉永樂村長蔡玉心站在田埂「望洋興歎」,越來越多蓮霧田泡水報銷。他說,農田因海水入滲冒出鹽巴,土壤太鹹無法耕作,得花錢「換土」搶救。
蔡玉心看到許多農民把田挖空,以每分地十到卅幾萬元代價,換上林邊溪疏濬土方土,但有的田才換土四年,蓮霧苗還是被鹹死,「沒錢的農民怎麼辦?」
眼見頹勢難扭轉,蔡玉心帶頭推行蓮霧田「養水種電」,要把死去良田救回來。
四十幾甲田裡種滿太陽能光電板,靜靜地把日照熱能轉換成近七千戶的家庭用電賣給台電。目前近卅名農民參與種電,兩分半農地月入一萬五到兩萬五千元。蔡玉心說,農田種電能養活農民,也能涵養地下水,將來拆掉發電架還能再耕作,但政府調降購電價格,養水種電能撐多久,他也沒把握。

【2014/04/06 聯合報】  @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佳冬淹水牆 一道道烙印 | 無聲浩劫沈沒島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594634.shtml#ixzz2y9qE5aT7
Power By udn.com